來自上海海關的統計顯示,2018年9月1日至 12月25日,上海口岸已有352家企業通過關稅保證保險方式實現進口貨值 55.5 億元人民幣,涉及擔保金額12.1億元,表明關稅保證保險改革在上海口岸初見成效。
據上海海關統計,在352家企業中,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的大型企業111家,注冊資本 1000萬以上的中型企業87家,小型企業154家。大中小企業分布較為平均,說明關稅保證保險改革以較高的“含金量”,對外貿企業產生了較強的吸引力。
據介紹,在海關原有的進口稅款擔保業務中,外貿企業只能選擇保證金、銀行或擔保機構保函向海關提供稅款擔保,存在申請信貸額度難、融資成本高、手續周期長等難題。關稅保證保險推出之后,企業只需要提供具備資質的保險公司出具的《關稅保證保險單》,就可以向海關申請辦理稅款擔保通關手續,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。
據上海海關測算,關稅保證保險的擔保費率僅為0.1%-0.3%,對比保證金和保函,外貿企業的擔保成本大大降低。
按照海關總署統一部署,從2018年9月1日起,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大連等 10個海關試點關稅保證保險業務。這項改革開創性地將海關作為被保險人,使得稅款擔保方式進一步多元化。作為進口企業的投保人一旦未按海關規定繳納關稅,相關保險公司需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,向海關賠償投保人應繳納的稅款,國家稅收安全得到充分保障。
多年來,上海海關一直是全國海關稅收“龍頭”。2018年前11個月,上海海關征收關稅及進口環節稅入庫共計 4076.1億元,比前一年同期增長3.3%,占全國海關入庫稅收總額的21.7%。上海海關關區同期實現進口 2.49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9%。(內容來源:新華網)